單詞、語法APP頻頻出新 紙版書是否會成歷史?
外語App頻出 單詞書會否成為歷史
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十五屆北京國際書展上,來自網際網路教育界、傳統(tǒng)出版業(yè)的專家大咖齊聚一堂,掀起一場有關網際網路教育大潮如何衝擊傳統(tǒng)出版業(yè),以及傳統(tǒng)出版業(yè)如何與線上教育平臺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討論。
近些年,隨著移動互聯技術和線上教育産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單詞App、語法App頻頻出新,並頗受年輕外語學習者的歡迎。隨之,網路上也出現“背單詞軟體終將替代紙質版單詞書”“都有能交互的App了,還要紙質書幹嗎”“紙版單詞書即將成為歷史”等論調。
對此,聖智學習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聯和在國際書展上表示,外語學習內容領域存在兩方面的需求,一個是課外一般性閱讀或泛閱讀的外語參考書,這一類圖書無疑在數字化方面走得更快,但對另一種需求即教育領域的外語教材而言,其變化就顯得比較穩(wěn)定,受到網際網路的衝擊較小,更強調系統(tǒng)的完整性。
他還提到,近年來不斷有學校嘗試“脫離紙質教材”的數字化教育,但一段時間後發(fā)現,紙質教材在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數字化不可替代的特性。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在現場,康橋大學出版社大中華區(qū)副總經理朱起飛提到,自20世紀90年代起,傳統(tǒng)出版數字化的腳步越來越快。最開始是期刊産品電子化,隨著線上教育的興起,尤其是英語語言教學越發(fā)熱門,産品也逐漸向“紙質出版+線上內容”搭配轉變。以傳統(tǒng)的教材加練習冊,搭配學習管理系統(tǒng),通過線上線下進行良好搭配。
他以網際網路教育獨角獸滬江網校為例,滬江以線上為主,但也沒有完全拋棄線下,學生拿到的也是紙質圖書加本地化的線上課程。“紙質加數字,或者説線上線下混合,是當前的趨勢”,朱起飛説,將來也許純線上的模式會越來越多,但仍值得繼續(xù)探索。
事實上,在教育領域,內容即核心競爭力,各家都在獨闢蹊徑爭搶優(yōu)質內容,也就是我們俗稱的IP。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副社長何皓瑜坦言,早期確實擔心網際網路公司用低廉的價格獲得內容資源,擠壓傳統(tǒng)出版社的生存空間。但近年來的事實證明,這種擔心和焦慮完全沒有必要。
她説,在資訊氾濫的時代,真正的精品教育內容還是稀缺的,一個網際網路公司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把精品積累起來。也因此,出版社更應該關注如何持續(xù)地去打造精品內容和提升架構體系,用更開放的心態(tài)與線上教育平臺合作。
以滬江和人教社的合作為例,人教社旗下《新版標準日本語》是國內權威的日語學習教材。2014年,雙方合作把圖書內容開發(fā)成線上課程和移動學習産品——用戶購買圖書,掃描書本上的二維碼,即可以線上便捷學習教程配套的網路課程。出版社則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收集到用戶的學習數據,為圖書的再版提供幫助和依據。
值得業(yè)內關注的是,版權正在成為網際網路教育的“護城河”,網際網路教育企業(yè)和出版社的合作,讓版權內容實現二次開發(fā),而更多新模式的探索,也開啟了線上和線下的資源互動。
滬江多語種事業(yè)部總經理張靜稱,與優(yōu)質出版社或者內容機構的合作,只是第一步,滬江要做的是在引進優(yōu)質版權內容的基礎上,加工設計出一套全新的學習解決方案,以適合用戶在網際網路上的學習體驗,這其中需要課件研發(fā)、平臺技術、大數據分析等研發(fā)投入。
而這些,正是國內網際網路教育平臺急需修煉的“內功”。
實習生 徐懷 中國青年報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