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戈壁灘上的守望者:用33年將白鹼灘“染綠”

2018-08-16 19:52:00
來源:天山網
字號

  天山網訊(記者趙敏 楊運鵬攝影報道)白髮斑駁、背部微駝、眼神堅毅……這是記者見到王延明的第一印象。

  在克拉瑪依,王延明是個響噹噹的名字。由他一手建設的“延明園”是克拉瑪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會有不少孩子走進“延明園”,聽他講述植樹護綠的故事。

  用33年時間將白鹼灘“染綠”

  白鹼灘,顧名思義是一片白茫茫的鹼地,距離克拉瑪依市有40分鐘車程。“33年前白鹼灘環境還很惡劣,如今這裡已綠樹成蔭。”8月15日,王延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今年87歲的王延明,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採油二廠原黨委書記。他于1976年來到採油二廠,1986年退居二線,專門做綠化。33年時間,他將白鹼灘“染綠”。

  王延明深知,環境惡劣的地方,留不住人,更不要提發展。

  1976年,王延明出任採油二廠廠長,半年後,出任黨委書記。“我在二廠工作了十多年,那時候大家的工作重點是抓生産,但是廠區很荒涼,一棵樹都沒有,一個飯館都沒有,職工們要改善伙食就得去克拉瑪依。”王延明回憶道。

  眼瞅著職工一個接一個地離開,王延明坐不住了,他向領導打了兩次報告,決心開始搞綠化。

  “從明天起,這裡的綠化就交給我了,我要讓白鹼灘變成綠洲。”王延明當時對自己説。

  1985年4月13日,採油二廠成立了綠化工作委員會,王延明擔任主任。不久,一支由40余名職工和家屬組成的綠化隊伍就成立了,大夥一起開始琢磨著怎麼種樹。

  鹽鹼地如何種樹?水不夠怎麼辦?……隨著問題不斷涌現,王延明想了一個又一個的辦法。

  “那時我借了兩台推土機,推出一個大蓄水池,用汽車輪胎和鋼板固定起來,把電廠凈化水廠排放的水儲存了起來,解決了綠化用水的問題。”王延明回憶説。

  到1993年王延明退休之前,二廠裏已經載滿了樹,他將綠化工作慢慢從採油二廠蔓延到了白鹼灘地區的幼兒園等公共設施裏,修假山、建亭子、砌荷花池,建噴泉公園、動物園、植物園……

  轉眼30多年過去了,園內100畝土地上也種出了3萬多棵樹木,週邊3000多棵老榆樹和楊樹成為防風林,裏面有杏樹、李子樹、蘋果樹、海棠果樹、葡萄樹、銀杏樹等樹木,綠蔭成片。

  採油二廠職工為表達對王延明的崇敬和感激,將這片園林命名為“延明園”。

  保護好這片園林是他最大心願

  曾經的垃圾場披上了綠裝,楊樹和榆樹組成防風林,三千多棵李子樹開花結果,原先浮塵瀰漫的荒灘,眼下成了廠區居民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早已退休的王延明也依然每天要到園子裏轉一轉,即使已有87歲高齡,澆水、鋤草這些活兒,他依然能幹就幹。

  2003年,王延明在克拉瑪依市中心城區買了套房子,想讓老伴和孩子一起住,享享福。但因為自己放心不下這些樹,老伴又放心不下他的身體,兩位老人一直沒住過那套房子。

  為了照顧好樹,兩位老人住在距離園子一公里的地方,30多年幾乎沒離開過這個園子。

  2017年,王延明的老伴去世。“因為我身體不好,老伴總是叮囑我按時吃藥,久而久之她也加入到綠化當中。”説起老伴,王延明情緒顯得有些低落。

  王哲民是王延明的二兒子,閒暇時他會幫著父親一起照看園子。“這片園子是父親親手耕耘出來的,是留給後人的綠色財富,這裡面蘊含著父輩深沉的愛,我會把這份愛講給我的兒子、我的孫子,讓他們把這份愛傳承下去。”王哲民説。

  王延明30多年持之以恒為克拉瑪依植樹披綠,感染了一大批克拉瑪依人,如今義務植樹已成為克拉瑪依市民每年春天的常規活動。這讓王延明很是欣慰,但在欣慰的同時他又有些擔憂。“我已經87歲了,現在園內工人也陸續退休,我怕我不在了,這些樹沒人照顧。”他説。

  “我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有相關單位接管這片園子,有專人細心照顧這些樹,這樣我也就安心了。”王延明説。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