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經濟】消費升級 海外搶購“洋貨”的時代終將結束
編者按: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中國商品在全球遍地開花,受到國外消費者的青睞。然而,一些中國遊客卻在境外爭相搶購,從奶粉到馬桶蓋,從化粧品到各種奢侈品,甚至電飯煲、紙尿褲等日用品都競相成為熱捧的對象,這形成了強烈反差和鮮明對比。新的消費升級的大幕已經拉開。消費升級中的突出矛盾在哪?該如何破解?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遲福林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中指出,近些年來,由於國內服務型消費供給不足,導致了健康醫療、教育等大量消費外流。
要解決此類突出矛盾,關鍵舉措在哪呢?
1、要加大服務業市場開放
遲福林提出,我國製造業領域基本上已經實現市場開放,但是在我們服務業領域市場開放度同製造業領域有明顯的差距。“全球46%的奢侈品被中國人買走,而46%的消費份額當中,77%是在海外採購的。”他認為適應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尤其是消費結構變化要把破解有需求、缺供給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任務之一。
這個差距明顯在哪呢?遲福林認為體現在“三低一高”。市場化程度低、對外開放程度低、服務水準低,跟每個人生活相關的價格相對偏高。“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到十九大,到習主席4月10號博鰲亞洲論壇的主旨演講,提出了我國以金融為重點的服務業開放的四大舉措。不久前國務院公佈抗癌藥以及與其直接相關的一些輔助藥品零關稅,這就適應了消費結構升級、消費需求對服務業市場的要求”。
我們該怎麼做呢?遲福林強調,向社會資本開放,已經成為我們打破壟斷服務業市場開放的重要舉措。“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為重點,加快公共服務業市場開放。誰的價格低品質好、服務好就應該成為政府的採購對象。所以允許各類企業以平等競爭的方式參與政府的公共採購,這也是我們服務業市場開放的重大舉措”。
2、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遲福林在演講中指出,我國的開放轉型重點、難點都在服務貿易領域。
2017年全球服務貿易佔對外貿易比重已經高達23%以上,我國大概只有16%左右,我們雖然是服務貿易大國,但是還稱不上是一個服務貿易強國。“我們製造業在某些領域受制於人,尤其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我們某些製造業大而不強,原因比較多,但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以研發為重點的生産性服務業發展滯後”。
遲福林對比了中國和德國的情況,德國服務業佔德國經濟總量以及生産性服務業佔服務業的比重都是70%。2017年,我國服務業佔經濟總量是51.6%,我國生産性服務業佔服務業比重不到45%。“這樣一些數字反映出我們發展實體經濟根本的問題,就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創新和人才,我們實現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問題是通過創新來提高的研發水準。所以在這個背景下,要把服務業的對外開放作為基本國策之一,作為主動推進經濟全球化的舉措之一”。
3、要創新優化消費環境
遲福林強調,最近這些年,我們國家的消費環境已經出現明顯改善,老百姓反映的老年人消費陷阱、消費者個人資訊洩露等問題已經在逐步解決。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比如建立大數據讓社會普遍參與監管,再比如説我們加強相關的立法,嚴厲依法打擊在消費領域的各種犯罪行為,確保消費安全已經成為我們進入消費新時代一個重要的需求。“我們國家正處在一個經濟轉型升級的變革當中,開始進入消費新時代,無論是理念、無論是行為都需要和這個新時代相適應,來共同打造一個消費新時代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社會環境”。(央視網/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