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良玲:用愛點亮“回歸路” 做戒毒人員“娘家人”
“李浩(化名)身體不好,是獨生子女,上面有兩個60多歲的父母,下面有兩個年幼的孩子,妻子先天殘疾,他吸毒後,家裏的頂梁柱就倒了,目前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沒辦法正常工作……”説起李浩的遭遇,符良玲的語氣裏滿是心疼和擔憂。
符良玲是海口市美蘭區(qū)海甸街道禁毒辦副主任,七年來,她甘做戒毒人員“娘家人”,用真誠愛心點亮吸毒人員回頭路。
從“滾”到“請”
用愛融化冰冷的心
要想了解掌握戒毒(康復)人員的情況,走訪無疑是最直接的途徑和方法。
“我們每天都會進行走訪,了解戒毒人員的思想動態(tài)、健康狀況、婚姻就業(yè)等等的情況,並將這些資料進行整理、評估、定案,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去幫助他們。”每天,符良玲和同事們的身影忙碌在社區(qū)戶裏,足跡遍佈于大街小巷。
“滾!”
然而,通常情況下,走訪工作的開展並沒有那麼順利,符良玲經(jīng)常會受到戒毒幫教人員的辱罵和驅(qū)趕。
符良玲認為,對毒品的認識不到位、法律意識淡薄是大部分吸毒人員誤入歧途的重要原因,而一旦染上毒品併為旁人所知,吸毒人員便要承受來自家人和社會的異樣眼光,“他們內(nèi)心充滿著矛盾和悲傷,不相信政府會真正關心他們,認為我們所做的工作都是形象工程。”
“戒毒人員對幫教有十分強烈的抗拒心理,覺得我們?nèi)ゼ已Y找他是找茬。”符良玲坦言,剛開始受到如此辱罵、驅(qū)趕時,心裏難免有些不是滋味,但是,她深知自己挽救的是一個家庭的幸福,不能輕言放棄。
因為毒品,阿翔的人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戒毒康復後,他不被信任,也沒有待他以真心的朋友。帶著吸毒的案底,沒有一家單位願意錄取毫無一技之長的他,在三十而立的那段日子,他的人生暗無天日。
就在這時,符良玲敲響了阿翔家的大門。
面對著突如其來的好意,阿翔分不清是真還是假,他條件反射似的認為符良玲是來看他笑話的,甚至一度舉起凳子要打她。
符良玲的心中劃過一絲恐懼,但臉上卻帶著笑容,她勸説阿翔到社區(qū)接受幫教,但是,阿翔這座頑固的“冰山”還是把她請了出去。
在長達近十多次的登門造訪後,阿翔那個被封鎖起的冰冷的心,終於被慢慢融化,並願意接受幫教。
康復後的阿翔找工作屢屢碰壁,符良玲就幫助他謀得一份保安的工作;阿翔遇到了喜歡的姑娘,符良玲教他如何坦誠交往……在符良玲的熱心幫助下,阿翔事業(yè)、愛情都漸漸好了起來,日子過得越來越幸福。現(xiàn)在,阿翔已經(jīng)把符良玲當做十分信任的親人,並經(jīng)常熱情地邀請她到家裏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