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不含花生”、“辣椒油沒有辣椒”,臺灣一家名為“大統(tǒng)”的食油生産企業(yè)近日被查出九成油品造假,甚至有的還添加銅葉綠素等有毒物質(zhì)。對此,消費者固然膽戰(zhàn)心驚,相信最憤怒的應該是小吃店主——臺灣小吃又“躺槍”了。
據(jù)介紹,成立36年的“大統(tǒng)”是臺灣的老字號,在臺灣食用油市場佔有率達10%。因為“大統(tǒng)”屬中低價位,夜市小吃價廉物美,怎麼可能不選用這種低價位品牌油?可以想像,此次,一些夜市小吃恐怕又要如塑化劑、“毒澱粉”風波時,再次經(jīng)歷不信任洗禮:生意蕭條,全面徹查,盡力表白……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發(fā)生,雖然臺灣名廚“阿基師”認為,廚師要對食材負責,不能出了問題,稱自己也是受害者。對高級餐廳來説,可以嚴格管控食材來源。對小吃店主來説,這個要求真是太高了。就以“大統(tǒng)”“黑心油”來説,誰能料到老字號也會沒有底線地造假?小吃店主都是賺的辛苦錢,哪有能力一一檢驗?
臺灣美食名聞天下,在觀光手冊上,夜市小吃與臺北101齊名,此類食品安全事件茲事體大。而目前的食品衛(wèi)安事件不再是一刀斃命式,到底哪頓飯成了絕命的最後稻草,神仙也難斷言。雖然臺灣新的食品衛(wèi)生管理法對不易舉證的惡性事件有了新規(guī)定,但是畢竟都還屬於事後監(jiān)督。如何加強過程中的監(jiān)督,讓夜市小吃更放心,既是遊客和臺灣外食族所切盼,也是臺灣相關(guān)部門必須考慮的當務之急。(孫立極)
[ 責任編輯:朱煉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zhuǎn)載編輯:朱煉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