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舞臺”“新老戲”海報。
瀋陽故宮戲臺
近百年前的“新舞臺”
曉映名人坊
今夏,南京罕見高溫。年過六旬的辜懷群在熱得發(fā)燙的街巷中穿行,看劇場,談合作,和時任南京市演藝集團董事長的柯軍敲定:臺版京劇《原野》11月大陸巡演,到原計劃外城市南京加演兩場。
辜懷群,來自“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鹿港辜家”,是臺灣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長女,現(xiàn)任臺灣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zhí)行長。辜振甫先生因“汪辜會談”為大陸熟知,很少有人知道,辜家數代在臺灣致力於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到了辜懷群,“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做莎士比亞研究挺有前途,卻還是去做傳統(tǒng)戲曲了!”辜家的“新舞臺”,矗立在臺北101大廈旁,觀光客必至。
“諾亞方舟”把京劇的種子渡往臺灣
現(xiàn)在的“新舞臺”已是第二代,第一代“新舞臺”創(chuàng)立於1916年,再過3年,滿百歲。
百年前的臺灣,日本人推行“皇民化運動”。辜懷群的祖父辜顯容希望臺灣人不忘根本,就想能否有個辦法,從大陸“偷渡”一點中華文化到臺灣。他從日本人手中買到一個聯(lián)誼會,改造成舞臺,起名“臺灣新舞臺”。
“那個年代,要把大陸的京劇演員送到臺灣,得靠船,所以,到新舞臺演出的劇團全是沿海地區(qū)的。現(xiàn)在,臺灣人看京劇非常內行,但是我們喜歡上海的,天津的,甚至山東的,對北京的京劇反而陌生,因為那時北京海運不便。”
“那樣的船,簡直像一艘諾亞方舟!”辜懷群張開雙臂比劃。臺灣海峽古稱“黑水溝”,渡海很危險,遇到颱風就可能翻船。因此大陸人去臺灣,猶如生離死別,家裏人都想生死相隨,一條船載300多人,幾乎包括了一個劇團所有的家屬,甚至還有舍不下的貓貓狗狗和雞鴨。
一船人到臺灣後,除了在新舞臺演出,辜顯容還安排3到6個月巡演,臺灣從北到南,哪怕臺中西螺那麼小的地方,劇院裏都演著專業(yè)的京劇。豫劇、閩劇、民樂等等傳統(tǒng)表演藝術,也如此搭船而來。
往往,6個月後,登船回大陸的300人就變了,因為有人留在臺灣結婚生子,有人有了發(fā)展機會不想回家,還有人帶著新人回故鄉(xiāng)……“那幾批去臺灣的演員,對臺灣的京劇發(fā)展有著非常直接、重要的影響。他們像種子一樣撒在了臺灣處處,最鼎盛的時候,全島有七八十個京劇社”,辜懷群説。
1944年,美國人的炸彈將臺北市中心炸成廢墟,新舞臺被“轟沒了”。然而,辜顯容已經培養(yǎng)出一個酷愛京劇的兒子辜振甫,辜振甫心頭的一大念想就是恢復新舞臺。
上世紀90年代,臺北市劃出“信義計劃區(qū)”——相當於建設新區(qū),辜振甫競標拿到一塊地,周圍都蓋起酒店寫字樓大商場,只有辜家投入12億元新臺幣蓋起了劇場。1997年,“新舞臺”重新開張,成為臺灣第一座民營劇場,辜家專門成立文教基金會負責營運。辜懷群辭去臺灣大學外文系的教職,丟下莎士比亞、契科夫研究,成為掌門人。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