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江文龍的“丹桂王國”夢
8月的天氣,驕陽似火,熱浪灼人。然而,在分宜縣分宜鎮(zhèn)水北村卻有一個由桂花組成的清涼世界,株株桂樹綠意盎然。在一處簡單的院落,新餘仙女湖景笙林業(yè)綜合開發(fā)有限公司董事長、臺商江文龍邁著蹣跚的步子迎接客人的到來。
今年63歲的江文龍是臺灣南投人,從小跟隨父親從事苗木種植,掌握了一套嫺熟的技術。他腿有殘疾,以假肢幫助行走。2001年9月,他在大陸南方四處尋找農業(yè)開發(fā)商機時,偶然得到一張新餘市臺辦負責人的名片。其時正值國慶、中秋假期,江文龍被後者邀請為家宴座上賓,感動之餘,便在仙女湖畔的鈐陽辦事處昌田村投下全部身家,決心在這裡實現自己的“丹桂王國”夢想。這一紮根就是11年,如今他已在江西建起了2萬畝丹桂基地,種植丹桂300萬株。
江文龍不願多談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但當地對他的扶持和厚愛卻屢屢提及。山路難行,市裏投資100多萬元在1個月裏修起一條環(huán)山公路;逢年過節(jié),他總會提前收到各界邀請;各級領導每年都不忘對他的探望和問候……11年的關愛和支援,讓江文龍的“丹桂王國”日漸成形。如今,他的丹桂品種已有36個,年産值6000多萬元,滿山的丹桂相當於一個價值10億多元的綠色銀行。
不顧自己行走不便,江文龍帶著記者四處參觀。他指著一株樹冠如巨傘的桂花樹笑著説:“它種下去8年,可以賣3萬元,是我這裡最貴的。”今年,他又接到兩筆4000萬元和600萬元的大訂單。
江文龍的丹桂基地都建在受過污染的閒置土地裏。除低廉的地租外,這也與他多年來探索利用植物治理污染土地的路子有關。經過多年嘗試,江文龍利用丹桂改良受污染的土地已取得一定成效,原污染土地的土壤PH值由6.8降到了6.3。今年4月,省委書記蘇榮來到水北村丹桂苗木基地,對江文龍紮根江西、致力礦山復綠和土地污染治理深表欽佩。這給了江文龍更大的信心。現在,他正在潛心研究通過種樹來治理污染土地的技術,包括育種、栽培、管理、施肥、微生物和化學調控劑等,聘請了臺灣環(huán)保專家來江西對通過植物修復污染土地情況進行研究,向江西省林業(yè)廳申請了林業(yè)科技推廣示範項目,專題研究丹桂對受污染土地治理的作用。今年,他還開展了樟樹扦插技術試驗研究,正準備申請成果鑒定。江文龍説:“再過20年,這裡的土壤得到改良,村民就可以種菜了。”
“我是個農民,但是個講技術的農民。”江文龍説。他的丹桂園裏,常年有南京林業(yè)大學的3名權威教授和5名博士生提供技術支援,目前正與中國亞林中心合作建立桂花種子資源庫,江文龍本人還獲得臺灣嘉義農業(yè)大學碩士學歷。
江文龍用11年時間建起了一個價值10億元的丹桂王國,他的財富積累令人稱羨。隨著他知名度的提高,不斷有周邊農民前來取經學習,江文龍從來是來者不拒,免費提供種苗,免費技術幫扶,免費幫助銷售。目前,新餘各鄉(xiāng)鎮(zhèn)已有2000多戶農民種植丹桂1.5萬多畝,每畝純收益6000多元。2001年,他曾收養(yǎng)了8名父母雙亡的孤兒,爾後還花費100多萬元為其中已結婚成家的6人建房,提供丹桂苗木鼓勵他們創(chuàng)業(yè)。如今這個大家庭已發(fā)展至23人,江文龍因此被提名為“江西十大愛心人士”。
坐擁財富和親情,讓江文龍對新餘這片土地再也難以割捨。(本報記者 鄧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