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與“工匠精神”都不可缺
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職業(yè)選擇亦理應如此。新修訂的職業(yè)教育法于5月1日起施行,賦予職業(yè)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為職業(yè)與普通教育平等地位“撐腰”。
生活中不少人對職業(yè)教育有著“低人一等”的偏見。“不好好學習將來去砸墻”,個別家長對孩子學業(yè)的開玩笑敲打,倒不完全是句玩笑話。目前,建築工人依然是“70後”“80後”居多,比這年紀大的幹不動,更年輕的不願來。
將來誰去做技工?特別是臟、累、苦、險的職業(yè),是不是可以甩給機器人?莫以為杞人憂天。即使在我們這樣的人口大國,當人口紅利漸漸消退,老齡化社會漸行漸近,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是不難預期的事情,“就業(yè)難”與“技工荒”並存越來越成為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未富先懶”的憂慮已撲面而來。有人暢想社會進步的願景,臟活累活險活都甩給機器人,人類就負責“吃香的喝辣的”不行嗎?
不錯,製造業(yè)智慧化、自動化是大勢所趨。在某些行業(yè),如汽車生産已經讓機器人代替一些重復性的勞作。即使這樣,機器人也需要有人去生産、去操控、去維護。在自動化改造的汽車製造商車間,大約每4臺焊接機器人仍需配備1個調試人員或焊接工程師。現實中不存在機器完全換人的“黑燈工廠”,只是為後臺進場的技工暗中抬高了技能門檻。轉型升級的企業(yè)更需要社會涌現一批研究型、複合型的技術工人。
招工難,招學員也難。一個技工學校的校長説:“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更願意從事直播、外賣等網際網路相關的工作。薪酬待遇、工作環(huán)境、休息時間、體面程度等都是年輕人看重的擇業(yè)考量。”大多數職業(yè)學校在專業(yè)的設置上也因之“拈輕怕重”。那些勞動強度大甚至危險的臟苦累險崗位,比如染色工、爐前工、家庭護工、高空作業(yè)等崗位,即使薪酬高企,仍將越來越缺乏職業(yè)後勁。
反觀各地推出的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多是從供給側使勁以期提升高職教育水準。而緩解特殊崗位的“技工荒”,更要從需求側提高技工收入及待遇。實現社會公平,首先改變社會上某些“廉價用工”心態(tài),養(yǎng)成願意為精湛技藝、為工匠精神、為艱險苦累勞動高價付費的習慣。同時,從頂層設計作出制度性安排,改善臟苦累險崗位的作業(yè)環(huán)境、保險保障和休息條件,讓機器人暫時難以替代的臟苦累險崗位擁有“香餑餑”一樣的禮遇。(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孫潛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