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
原標題: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給人以重要啟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發(fā)掘和運用歷史文化資源,強調“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在繼承和發(fā)揚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基礎上,不斷從我國歷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開闢了治國理政新境界。
1.“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民惟邦本”是中國歷史上國家治理最為突出的準則。中國古代民本思想著眼於安邦定國,以“民生”為核心,以安民、富民、養(yǎng)民為基礎。比如,《尚書》主張“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管子》提出“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這些主張的中心意思是,政權興盛在於順應民心、政權廢弛則因為違逆民心。又如,《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同樣強調人民的重要地位。中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涵蓋中國古代愛民、重民、利民、富民、順民、親民、養(yǎng)民等一系列民本思想,成為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共産黨人歷來高度重視從歷史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和力量,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自覺傳承和弘揚中國歷史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作為黨的初心使命,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以民為本的思想資源也為我們黨在新時代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了歷史文化滋養(yǎng)。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huán)節(jié),而要體現(xiàn)在經濟社會發(fā)展各個環(huán)節(jié)。這充分體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思考、繼承與發(fā)展,彰顯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貫徹到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各個方面,努力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中國共産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我們必須牢記,任何時候都不能忘卻”。要求全黨“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並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在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治國理政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把造福人民的大事實事辦好辦妥。
2.“以數(shù)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tài)”
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是中華文明永恒的精神氣質。《周易》之“易”,實為“變易”,即要順應時勢做出變革。《史記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