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一戶人家當住家阿姨的陸大姐,最近逛農(nóng)貿(mào)市場的時間越來越長,看著蔬菜不斷上漲的價格,陸大姐常常為一天買什麼菜一籌莫展:這蔬菜漲得比葷菜還要快,菜籃子是越拎越重:“我們拿的是東家給的錢,‘下手’前更要精打細算,弄得不好東家會懷疑我動了手腳。”
確實,最近一個月以來,杭州的蔬菜價格悄然上漲,漲幅在15%左右。
居民:怕漲價囤了10多斤大白菜
早上10點多鐘,仙林苑農(nóng)貿(mào)市場裏仍然人氣挺旺。“買點什麼菜,來這裡看看吧。”攤主熱情地招呼著,買菜人則是東瞅瞅,西看看,並不忙著下手。
“這菜真的是貴了呀。”和老伴一起來逛街的李大媽説,她平時不怎麼逛菜場的,都是家裏老頭子一個人來買的。“經(jīng)常聽他説菜漲價了,我沒什麼感覺,今天來逛了一圈,才算領(lǐng)教了。”
“不久前還賣2元一斤的馬鈴薯今天賣到了2.5元,洋蔥漲了0.5元,青菜也漲了0.2元。”李大媽説,雖然漲幅也都是幾毛錢,買次菜也不大容易感覺得出來,但是一個月下來,也差不多要多花100元了。“我們都是退休職工,孩子的工作也不大好,菜漲價對我們還是有些影響的,這一個月裏,肉都少吃了一兩回呢。”
李大媽他們買了5個大大的大白菜,用編制袋裝著,足有10多斤重。“聽賣菜的説,這菜漲價都是因為前段時間北方天氣不好。這兩天這麼冷,可能又要下雨下雪降溫了,説不定還要漲呢。所以多買點放在家裏慢慢吃,也好省點錢。”
李大媽的經(jīng)濟賬是多買點菜囤著,而當保姆的陸大姐則選擇少買菜。拎著一些青菜和一塊豆腐,陸大姐就離開了菜場,她説,今天東家不在家,自己吃就稍微將就點算了。
陸大姐告訴記者,東家平時都是不定期給她300元,以前她用得還算寬裕的,可現(xiàn)在卻覺得緊巴巴的。“現(xiàn)在菜、油、糖、鹽……樣樣都貴了,錢花得特別快,這個月都已經(jīng)向東家要了兩次錢了。”陸大姐説,東家是不逛菜場的,到時還以為她亂花錢了。
本地菜農(nóng):青菜一天會有好幾個價
上午9點,余杭勾莊東塘河村,冷風刺骨。
泥濘的菜地裏,40多歲的鐘師傅,手腳麻利地收著田間的芹菜,身後,收穫的芹菜已經(jīng)裝了滿滿一籮筐。
我們朝他大喊了好幾聲,他才抬起頭,對著我們憨厚地笑:
“這段時間芹菜好賣呢,趁著現(xiàn)在,多收點。”
鐘師傅在村裏租了5畝地,其中3分田用來種西芹,其餘的地裏,種的多是青菜。收完菜之後,他和妻子會把菜運到不遠處的勾莊蔬菜批發(fā)市場區(qū)賣。鐘師傅説,芹菜的價格是最近半個月前後開始上來的。
“前段時間有很多外地運過來的芹菜,北方的居多,數(shù)量多了,價格自然就便宜下來了,才賣五六毛一斤呢(筆者注,指批發(fā)價)!”鐘師傅説,那個時候,儘管很心疼,但也沒辦法,只能跟著價格走。
北方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雪,讓市場裏的外地芹菜一下沒了蹤影。沒了競爭,本地種的芹菜,價格就往上漲,現(xiàn)在都賣到1.5元1斤了。鐘師傅的地裏,還沒收穫的芹菜只有500來斤了。“等會拿去賣掉,馬上就跟著種青菜了,現(xiàn)在本地菜賣得都挺不錯。”
附近的菜農(nóng)老付説,説到底,本地菜要看外地菜的臉色吃飯。“真是一會一個價,我去的時候,剛開始青菜還賣七毛一斤呢,快到5點,就賣到1塊錢了!”老付説,他不像別人那樣一天到晚在地裏收蔬菜,而是隔幾天才去勾莊賣一次菜:“等等看吧,説不定還能賣更好的價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