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萊塢大片《鋼鐵俠》系列中曾經數次出現這樣的場景,小羅伯特唐尼飾演的鋼鐵俠邁進自己的豪宅,音樂自動響起,唐尼輕舒筋骨,一杯咖啡適時由機械臂送來。手機震動,超級智慧管家賈維斯通報“波茲小姐來電”,唐尼對著正在播放新聞的電視説了一聲“mute”,然後拿起手機和小辣椒談情説愛。
《鋼鐵俠》系列電影在中國卷走數億美元的票房,眾多的中國影迷被片中的科幻場景折服。天才的托尼史塔克不僅打造了一副刀槍不入的超級戰(zhàn)衣,同時也給自己搭建了一座極端智慧的居所。距離《鋼鐵俠1》在中國上映已經過去了6年,史塔克家的場景正在隨同這個系列電影一樣走進每一個中國人的家庭。
這是一個網際網路喧囂的年代,每一個工業(yè)領域都因為網際網路的存在而被捲入了變革的風暴中,今天我們要説的,是躲在雲端的CHiQ(啟客)。
第一篇:小王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中國的故事,按照千百年來講述故事的慣例,我們首先要講明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
時間撥回到2014年2月26日,在美麗的中國四川省綿陽市,一場看似平淡無奇的産品發(fā)佈會正在舉行。像所有工業(yè)産品的發(fā)佈會一樣,這次發(fā)佈會也正在努力讓臺下的觀眾擺脫昏昏欲睡的狀態(tài),它用的方法是——演小品。小兩口因為家裏冰箱沒有食品保鮮檢測功能,牛奶過期沒有扔,結果來不及制止丈母娘喝壞了的牛奶,導致了丈母娘住院。 暫且不説這個小品能不能吸引到臺下觀眾的注意力,但是它至少成功完成了這次發(fā)佈會的主要任務——引出當天的主角,一臺叫“CHiQ”的冰箱。
然而這和鋼鐵俠、網際網路以及暴風中的雲端又有什麼關係呢?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請出故事的主角——小王。
王昆(左三)
小王的名字叫王昆,像所有中國本土企業(yè)內部命名簡稱的方式一樣,同事們都喊他小王。在他供職的企業(yè)有很多個“小王”,但做圖像識別演算法的“小王”卻獨他一份。
圖像識別,是指利用電腦對圖像進行處理、分析和理解,以識別各種不同模式的目標和對像的技術。借助圖像識別技術,我們不僅可以通過圖片搜索更快的獲取資訊,還可以産生一種新的與外部世界交互的方式,甚至會讓外部世界更加智慧的運作。隨著圖形識別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開始涉及圖形識別領域,谷歌、百度、Facebook、雅虎等網路巨頭正在這一領域開疆拓土。而圖像識別的高級階段,就是讓機器擁有視覺,而這正是小王每天工作的方向。
小王的理想是這樣的:讓每一臺冰箱都能看見世界。
小王實現理想的方式是這樣的:遇到困難、加班、繼續(xù)遇到困難、繼續(xù)加班……
小王説:“我工作以來,從來沒有遇到如此折磨人的課題。”産品開發(fā)的時候主要進行各種現實場景的模擬,拿蔬菜水果往冰箱裏放,然後做食品的遠端察看和保鮮等測試,甚至連殘羹剩飯也不放過。小王説這才能真正接近産品的真實體驗。然而這件事差點把團隊的小夥伴逼瘋,大家不止一次私下討論,都覺得實在是太苛刻,湯湯水水連人眼都不一定分得清,讓電腦識別根本難以實現。
這種測試,讓內置在冰箱裏的攝像頭采集了海量的食物資訊,從五顏六色的新鮮水果到慘不忍睹的剩湯剩飯。如何分析處理這些圖像,成為了下一個難題。
第二篇:數據哥
這個時候,故事的其他主角就要陸續(xù)出場了。
“數據哥”的稱呼來的很有江湖味道。武俠電影裏名動一方的大俠往往會因為一些轟動事跡得到一個專屬自己的稱號,像不按常理出牌的“東邪”,陰險狡詐的“西毒”,又或是一曲肝腸斷的“瀟湘夜雨”,家住蝴蝶谷的“蝶谷醫(yī)仙”。“數據哥”和他們一樣,擅長大數據挖掘的他,也是因為“道上朋友給面子”得來這樣的名號。
“數據哥”叫劉東,是他所在企業(yè)大數據中心的總經理。“我們所有的工作重心只有一個,那就是用蒐集到的數據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提升運營價值。”劉東説,“這也是成立我們這個具有前瞻性的大數據基地的原因。”
“數據哥”劉東
於是小王的冰箱理想,現在變成了小王和“數據哥”的冰箱理想。食物圖像的分析處理,正是“數據哥”所在部門的強項。
在智慧冰箱中,有著很多的攝像頭,每次開關冰箱,攝像頭都會對冷藏區(qū)進行拍攝,在“數據哥”的“雲圖像識別”技術支撐下,拍攝好的圖像會被送到雲端進行圖像識別,把圖像轉換為産品資訊,再和大數據中心中儲存的歷史數據進行比對,了解食品在冰箱裏已經存在的時間並和主要食品保鮮數據庫進行對比,最後生成出一張擁有食品資訊和保質期的清單。
除了數據比對之外,“數據哥”的大數據中心在冰箱的運作過程中還承擔著“家庭廚師”的工作。當冰箱識別完用戶冰箱裏的食物之後,還會根據食物的品種向用戶推薦合適的菜譜,主動顯示在用戶的手機上。
這其實離過上像“鋼鐵俠”一樣的居家生活非常近了,圖像識別和大數據技術的交織,讓冰箱變的更加智慧,甚至看見世界。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