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6月22日電 據(jù)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人愈來愈晚婚,導致自然受孕機率日益下降。有錢人砸大錢做人工受孕,甚至到島外找代理孕母,但經濟弱勢、中産階級為顧荷包,不得不放棄生養(yǎng)孩子的夢想。如今,即使“國健署”已編列預算,打算補助中低收入戶做人工受孕,但390個名額夠嗎?
臺“國健署”數(shù)據(jù)顯示,2002年做人工受孕有5000多人,2011年高達11000多人,顯見“國健署”編列預算過少,對渴望生育的夫妻來説,簡直是杯水車薪。
臺灣生育率逐年下降,人口老化情況嚴重,馬英九曾説,少子化已是安全問題。不孕癥夫妻礙于經濟因素,無法捧著大堆銀子到府求診,難道臺當局不該編多一點預算,解決安全問題嗎?
其實補助人工受孕不是不可能,金門縣創(chuàng)臺灣之先,去年開始補助不孕癥夫妻做人工受孕,反倒“中央”慢半拍,終於在最近編列預算,準備開始補助。
2011年“國健署”(當時為“國健局”)曾到韓國考察,2010年韓國政府支出約20億臺幣補助不孕癥夫婦,6萬人受惠,共誕生約1萬位新生兒。韓國砸重資處理少子化問題,臺灣呢?
歷經數(shù)年努力,臺當局補助人工受孕手術總算跨出一步,值得肯定,但受惠者寥寥無幾,“國健署”應編列更多預算,並訂定排富條款,讓真正想做人工受孕、卻礙于經濟無法負荷的婦女,能一圓養(yǎng)兒育女的夢想。
[責任編輯: 楊麗]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wǎng)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