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訊(記者匡志達 通訊員高山)昨天,武漢遭遇今年最強暴雨,強度比2011年6月18日澆出武漢88個漬水點的那場雨還猛。幸運的是,全市這次只形成19處較大漬水點,對主要道路通行沒造成大影響。
多數漬水點雨後迅速消退
昨天上午8點半,在武漢大道蔡家嘴東湖隧道入口前方有大片積水,後方車輛擁堵到省博物館。中科院水生所門前,路面積水有10釐米深。武大淩波門外,雨水嘩嘩流入東湖,過往車輛就像穿過一條湍急的河。從武漢大道到放鷹臺、郵科院,沿途積水的地方基本都有排水工人和設備在忙碌。
市水務局統(tǒng)計顯示,昨天這場雨,11點至12點間短時強度今年最大,下得最大的江岸朱家河地區(qū),小時雨量達到53.5毫米,相當於5年一遇水準。市水務局專家介紹,昨天的小時雨量超過2011年6月18日,當時那場雨造成市內88處淹水,個別漬水點雨後三天水都沒退。這次全市漬水點只有19個,絕大部分雨後一到兩小時消退。
雨污沒分流“添堵”
市水務局統(tǒng)計顯示,昨天19個漬水點包括漢口丹水池地區(qū)、解放公園路,漢陽王家灣、華潤中央公園門口,武昌柵欄口、曬湖立交涵洞,洪山廣場地下通道、紅廟立交、東湖路、東湖南路、白沙洲大道、雄楚大道交通學校周邊、青山21號公路石化南門等地段及堤後、列電、板橋、建材、萬松園老三棟、蔣錢灣等社區(qū)。19個漬水點裏除了4個在江北,15個都在江南地區(qū)。
市水務局排水處處長項久華表示,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降雨時空分佈不均,一方面是因為江南新開發(fā)地區(qū)較多。如白沙洲、堤後社區(qū)、張家灣建材社區(qū)等漬水點,分佈在夾套河沿線。夾套河原本是條農業(yè)灌溉渠,水流通過能力有限。但近年來周邊被開發(fā)成大市場、大居民區(qū),河道排水量急劇增長,下暴雨後更不堪重負。河道一時不能通過那麼大的水量,極易造成兩岸頂托漬水。此外,江南集中東湖、沙湖、南湖等大湖。近年來為避免污染湖泊,沿湖很多雨水口被堵截防止排污,雨水則被匯集到控制閘口統(tǒng)一排放。但這樣一來,暴雨時容易造成雨水排放不暢,造成相關地區(qū)漬水。要想既保護好湖泊又避免漬水,治本之策還是要加快建設雨污分流管網。
今後更多關照老社區(qū)
市水務局表示,除了保障主次幹道排漬,下一步還將更多關注老舊社區(qū)、“城中村”等排漬“微迴圈”薄弱地區(qū)。對暫時不能“治本”的社區(qū),水務部門將加設臨時抽排管網。政府三年排漬攻堅計劃拿出120億元,改造、完善主次幹道排水管網同時,並儘量解決沿線老社區(qū)漬水問題。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