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我國收藏品市場買賣成交量顯著下降,業(yè)內人士預測,市場仍未觸底,冷淡趨勢可能會持續(xù)至明年。而此前全民收藏熱所引發(fā)的“後遺癥”正在顯現(xiàn):投機之風盛行、假貨氾濫成災……有業(yè)內人士直言,我國收藏品市場正處於關鍵調整期。
收藏品銷售遇冷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全國不少地區(qū)展會受到市場“冷風暴”波及,銷量下降明顯。不僅參展的收藏品大幅“縮水”,連前來參觀的收藏愛好者也明顯減少。專家認為,前幾年熱門收藏品的價格相對虛高,今年市場下滑在預料之中,這也是宏觀經濟緊縮在藝術品市場上的體現(xiàn)。
股票市場、房地産市場與收藏品市場並稱為世界三大投資門類,其行情走勢與經濟環(huán)境息息相關。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fā)展,全民收藏熱情不斷高漲,“盛世興收藏”的理財之道逐漸成為一種主流,被百姓所接受。近兩年來,受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我國收藏品市場買賣成交量顯著下降。
日前,第八屆中國(長春)民間藝術博覽會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該博覽會是目前全國範圍最大的國家級別民間藝術博覽會之一,每年會吸引國內外不少參展商攜帶珍藏藝術品前來參展。但與往年熙來攘往的現(xiàn)場相比,今年的博覽會顯得格外冷清。不僅參展的天價收藏品大幅“縮水”,連前來參觀的收藏愛好者也明顯減少。
福州市壽山文化園參展商黃光銅每年都會來參加長春民博會展覽,據他介紹,往年展會的銷售現(xiàn)場很火爆,一般展會第二天就賣的差不多了,而今年卻出現(xiàn)很大反差。“今年來的人少了很多,銷量也很差,這都第三天了,生意還沒開張呢。”他説。
鑫森珠寶店的李亮也很犯愁“今年來展會的人格外少,每天只有不到50人來展臺前詢問藏品,更別提買的人了。去年銷售額大概是100萬,可今年到現(xiàn)在我也沒有做成幾筆生意,附近的這幾家也都一樣慘澹。”
不僅買家少導致小物小件賣不動,高端藏品的受關注程度也“大打折扣”。在今年的展會上,天價收藏品數(shù)量大幅減少,參展的高端收藏品也少有人問津。價值680萬的關公根雕、價值56萬的歙硯“傲骨寒梅”、價值68萬的端硯“龍霸天下”……不少收藏品寓意吉祥且原材料珍貴,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但都沒有出手。
在展會上,來自遼寧鞍山的展商張艷展出了100余件岫巖玉藏品。其中一件最大的玉雕“代代高官”一直沒有賣出去。張艷説,按照前幾年的市場,這塊玉雕料好寓意好,肯定不愁賣,但是今年展會上,很少有人詢價,即使有意購買,也都把價格壓得很低,根本做不成生意。
不僅長春民博會遭遇冷場,全國不少地區(qū)展會也受到市場“冷風暴”波及,成交量下調。北京福泰珠寶有限公司趙宇説:“今年我參加了北京、瀋陽、大連等多家展會,各處生意與往年相比都差了很多,銷量下降很明顯。”
同時,記者從多家拍賣公司得知,與去年相比,今年無論是拍品徵集量還是拍賣會成交量均有較大幅度下滑。不僅如此,在各地的古玩市場中,客流量都與去年無法同日而語。
由中國拍賣行業(yè)協(xié)會聯(lián)合相關部門共同發(fā)佈的《2012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tǒng)計年報》顯示,2012年度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呈現(xiàn)明顯回調態(tài)勢。全國共舉辦788場文物藝術品拍賣會,成交額288.52億元,同比下滑265.01億元,下滑幅度高達47.88%。
其中,高價位拍品巨減是市場下降的主因。去年全國文物藝術品1000萬元以上成交拍品共206件(套),較2011年減少375件(套);成交額總計46.04億元,較2011年下滑66.21%。
由雅昌藝術市場監(jiān)測中心發(fā)佈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2013年春)》顯示,2013年春季,中國藝術品市場舉辦拍賣會的拍賣公司數(shù)量、總拍賣會數(shù)、專場數(shù)、拍賣作品數(shù)量增加,但由於精品佳作數(shù)量急劇減少,作品整體品質下滑,以致作品成交數(shù)量、成交額、作品單價呈減少態(tài)勢。作品成交同比減少348件,成交總額同比2012年春下降5.58%,環(huán)比2012年秋下降9.69%,作品單價也由去年春拍的24.92件/萬元降至23.60件/萬元。
“收藏品遇冷主要是受經濟低迷影響,”吉林省陶瓷、紫砂收藏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呂波説,“以前購買古玩的主力軍集中于房地産商、企業(yè)老闆和金融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現(xiàn)在這些人手裏的錢緊張,就造成了古玩市場的蕭條。”
長春市收藏家協(xié)會副主席高立鑫等專家認為,前幾年熱門收藏品的價格相對虛高,今年市場下滑在預料之中,這也是宏觀經濟緊縮在藝術品市場上的體現(xiàn)。
造假已成常態(tài)化
多名專家表示,目前在市面上購買到贗品、仿製品已經成為常態(tài)化。雖然以假充真的行為是違法的,但在暴利的驅使下,造假的人還是趨之若鶩,很多人也因為缺乏相關的鑒別知識,成了騙局的受害者。
“專家,幫我鑒定一下這個印章是不是黃玉石的?”在長春民博會上,民間藝術鑒定專家面向收藏品愛好者提供了免費鑒定服務,現(xiàn)場鑒賞收藏品真?zhèn)巍⑵焚|。不少市民捧著“寶貝”來到鑒定現(xiàn)場,一探究竟。據負責在現(xiàn)場鑒定的高立鑫介紹,目前市面上贗品、仿製品太多,很多人希望能“撿漏”,花小價錢淘到真寶貝,但這種可能性目前已經很小了。
“保守估計市場上的藝術品一半都是贗品。”吉林省玉器賞石收藏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張徐説,“前兩年和田玉很受熱捧,因為買的人多了,假的和田玉就多起來了,近年來達到了氾濫的程度,雖然以假充真的行為是違法的,但在暴利的驅使下,造假的人還是趨之若鶩,很多人也因為缺乏相關的鑒別知識,成了騙局的受害者。還有叫做‘馬團花’的新疆剪紙,説到底就是一個剪紙,大家分不清古代人的剪紙和做舊的現(xiàn)代人剪得有何差別,很多人也受騙了。”
“就是因為現(xiàn)在市場上贗品太多,坑苦了我們這些正規(guī)的商家。市場太亂了,導致收藏者望而卻步,這也是展會銷量不佳的一個原因,大家都怕買到假貨。”李亮説。
民窯充官窯,現(xiàn)代倣品充明清古物……記者在天津瀋陽道古玩市場走了一圈,發(fā)現(xiàn)“以次充好”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更讓人無奈的是,幾乎沒有什麼收藏價值的贗品在國內各古玩市場上四面開花,甚至鋪天蓋地。“現(xiàn)在東西都不好淘了,幾乎都是贗品,人人都當真東西賣,你可千萬別當真東西買。”市場上一位賣家對記者道出了實話。
古玩市場充斥著贗品,收藏者難免“打了眼”。面對高價買到的贗品,一些收藏者挽回損失的辦法只能是伺機再轉手,這導致了贗品在收藏市場的惡性迴圈。
高立鑫是國內多家藝術品拍賣公司顧問,他對記者坦言,高端拍賣行中也不乏贗品,“拍賣前往往都會先展出幾天讓人們看樣,看完樣進行拍賣,即使拍到了贗品,買家也沒地方討説法。”據高立鑫介紹,近年來因為拍賣行拍出贗品引發(fā)的糾紛不在少數(shù)。
市場投機氛圍濃厚
業(yè)內人士指出,目前市場上真正的收藏者寥寥無幾,嚴重偏離“二八定律”,絕大多數(shù)的收藏愛好者抱著投機的心態(tài),從中撿漏,盲從跟風、求富心理現(xiàn)象嚴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買家、賣家以及炒家的心態(tài)都顯得十分浮躁。
據收藏界專家介紹,健康穩(wěn)定的收藏品市場應遵循“二八定律”,即市場投資者佔20%,真正收藏者佔80%,一旦偏離比例,就可能導致市場泡沫。
面對收藏界的種種亂象,業(yè)內人士也倍感無奈。“這種亂象就好比是人看病,人得了什麼‘病’,都深藏在肌理內,人眼看不出來,都是通過‘癥’體現(xiàn)出來。收藏界的這種亂象就好像是‘癥’,而其深層次的‘病’則是人們對於藏品深層次文化、生命、歷史內涵的忽略,對於藏品經濟價值的過分追求,還有對於收藏內涵的混淆。收藏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樂趣、一種修養(yǎng),甚至是一種養(yǎng)生。而當這種精神層面的行為與利益聯(lián)繫在一起,收藏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所在。”張徐説。
“老百姓應該正確認識收藏行為,有很多人傾家蕩産,甚至不惜拿整個身家性命去收藏,這就已經不是收藏了,而是投機、賭博,是把收藏當作一夜暴富的工具。真正的收藏其實是一種公益行為,是對藏品的保護,是對文化的傳承,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張徐認為。
專家們指出,如今的收藏品市場亂象還因為我國現(xiàn)行文物藝術品市場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缺少針對文物市場的權威文物藝術品鑒定機構,還缺少完整的文物藝術品鑒定標準。
高立鑫表示,各種民間文物鑒定機構遍地開花,隨之而來的鑒定騙局和亂象層出不窮。只要肯出錢,就可以獲得一張藝術品鑒定證書,不但可以立刻包裝成寶,身價倍漲,甚至還可以“指鹿為馬”。“沒有鑒定標準,沒有鑒定專家,老百姓憑著自己經驗和‘偽專家’忽悠,市場怎麼能健康發(fā)展?”
市場健康發(fā)展須多管齊下
收藏品市場遭遇“冷風暴”,同時收藏者心態(tài)浮躁、贗品大行其道,我國收藏品市場正處於動蕩期。有業(yè)內人士提出,未來兩、三年是我國收藏品市場調整機遇期,並建議社會各方共同“出拳”,多管齊下助推收藏品市場健康發(fā)展。
第一,借助媒體發(fā)揮正確的輿論引導力。“輿論引導很重要。現(xiàn)在很多關於拍賣的宣傳報道,著重描述的是藏品拍賣了多少錢,卻忽視了藏品的文化價值和內涵;突出宣傳藏品外觀如何光彩四溢、金光閃閃,卻很少關注它折射出的歷史縮影,它背後的文化故事。”張徐説,“媒體應引導輿論重點從關注利益價值轉向為關注文化價值。”
第二,依靠政府建立權威評定機構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制度。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收藏品都“名不符實”,很多鑒定專家自身缺少文化修養(yǎng)和專業(yè)教育,政府亟待建立權威的評定機構還真正的藝術品“清白”。
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施立學認為,政府應牽頭建立專業(yè)的民間收藏評定委員會。“目前還沒有具有公信力的組織發(fā)出權威的聲音,各級政府應該組織成立權威的評定委員會,由正規(guī)專家組成,提高市場上收藏品品質,促進收藏品市場繁榮發(fā)展。讓‘證出一門’,取締‘證出多門’現(xiàn)象。”施立學説。
也有專家們認為,政府應儘快使鑒定機構準入機制落地。通過嚴格認證,真正把一些鑒定水準高、實力強的優(yōu)質資源吸收到鑒定機構中來。
另外,建立相關法律監(jiān)督約束機制。要求鑒定證書必須由機構簽證,一旦存在虛假簽證,可追究機構的法律責任,通過法律和信用機制對文物、藝術品鑒定行為進行制約。制定實施關於民間收藏文物鑒定人員資質考核和準入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和實施細則。可以嘗試採取以考代評的方式,解決鑒定人員職稱和上崗資質問題。建立鑒定人員執(zhí)業(yè)登記、審查制度,規(guī)範從業(yè)人員的鑒定行為,保障文物持有者的合法權益。
第三,收藏者自身要端正收藏心態(tài),提高文化修養(yǎng),加強對文化知識的學習。由於一些收藏品越來越稀缺,收藏品價格近年來始終處於上漲趨勢,吸引了不少收藏家“進場”:真正“懂行”的收藏家由於自身閱歷、素質較高,挑選的一般都是升值保值空間大的藏品;但普通投資者缺乏對收藏品的基本甄別能力,很多都是在盲目跟風進行投資,但買到的收藏品往往卻是贗品居多,不盡人意。
不少專家建議收藏者要清楚了解收藏市場的走向趨勢,切勿一時頭腦發(fā)熱進行投資。“物以稀為貴,清朝的時候人們把玻璃叫做‘罐頭玉’,價值連城,不亞於現(xiàn)在市場上的珍貴玉種,但現(xiàn)在玻璃製品越來越多,就沒人把它當寶貝了。”吉林省收藏家協(xié)會理事孟曉燕説,“投資者應該對藏品的基本情況心中有數(shù),重在根據存世量判斷甄別它是否稀少,避免上當。”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