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週刊》與中國經濟研究院聯(lián)合研究併發(fā)布:哪個省更依賴土地財政?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中國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劉德炳|執(zhí)筆
23省份“土地財政依賴度”排名總覽
北京土地償債總額第一,浙江依賴度第一
《報告》顯示,從“承諾以土地出讓收入償還債務總額”的絕對值,即此類債務總額來看,排名依次為北京、浙江、上海、四川、遼寧、湖北、廣東、重慶、山東、天津、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河北、廣西、黑龍江、陜西、吉林、海南、山西、甘肅,江蘇未公佈數(shù)據(jù)。
從土地財政依賴度,即“土地償債在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中佔比”來看,排名依次為浙江、天津、福建、海南、重慶、北京(估算)、江西、上海、湖北、四川、遼寧、廣西、山東、江蘇、安徽、黑龍江、湖南、廣東、陜西、吉林、甘肅、河北、山西。
23省份最少的也有1/5債務靠賣地償還
浙江天津2/3債務要靠土地出讓收入償還
《報告》顯示,23個省份中,浙江省以66.27%排名第一;天津排名第二,64.56%。換句話説,浙江、天津兩地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都有2/3的份額要靠賣地來償還。
浙江省審計廳公佈的審計公告中明確指出,地方債務償還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程度較高。2012年底,浙江省、市、縣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中,承諾以土地出讓收入為償債來源的債務餘額為2739.44億元,佔省市縣三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餘額4133.91億元的66.27%。
排名靠前的北京在“承諾以土地出讓收入償還債務總額”的絕對值上排名第一,但未給出其在相同統(tǒng)計截止日期內佔整體債務的相對比值。近些年,北京的地王不斷涌現(xiàn),根據(jù)北京市審計局公佈,截至2012年底,其土地償債規(guī)模高達3601.27億元,位列23個省份之首。而截至2013年6月,北京市縣兩級政府債務餘額為6496億元,最近三年年均增長33%。據(jù)此測算,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地方債規(guī)模應當在6000億元上下,即北京市土地償債在整體債務中的份額應在50%~60%。
佔比最小的三個省份,分別是甘肅(22.4%)、河北(22.13%)、山西(20.67%)。這意味著,即使對土地償債依賴度較小的省份中,也至少有1/5的債務要靠土地來償還。
土地償債規(guī)模與整體債務佔比不完全對等
廣東總量多佔比小,海南總量少佔比大
從絕對值來看,23個省份中,北京、浙江、上海三地需要依靠土地收入來償債的債務規(guī)模排在前三名,分別是3601.27億元、2739.44億元、2222.65億元;土地償債規(guī)模最小的是吉林、山西、甘肅,分別是586.16億元、268.94億元、206.54億元。
《報告》顯示,土地償債規(guī)模與土地償債在整體債務中的佔比這兩項數(shù)據(jù)呈現(xiàn)比較緊密的關聯(lián)性:土地償債規(guī)模在1000億元以上的省份,土地償債在整體債務中的佔比也較大。因為容易賣地、賣高價地,才能保證土地償債規(guī)模,也對土地更加依賴。浙江、上海、四川、遼寧、湖北、重慶、山東,他們的土地償債規(guī)模分列第2~9位,其土地償債在整體債務中的佔比則分別位列第1、8、10、11、9、5、13位。北京的土地償債規(guī)模排名第一,其佔整體債務的比例在50%~60%,排名也靠前。
但廣東例外。廣東的土地償債規(guī)模較大,位列第7,但是土地償債在整個債務佔比中排名第17位。據(jù)了解,廣東經濟總量長期位居全國第一,民營經濟發(fā)達,尤其是實體經濟發(fā)達,有效地緩解了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饑渴。
反之,土地償債規(guī)模在1000億元以下的省份,其土地償債在整個債務中佔比大多排在後面。但也有例外。
海南儘管土地償債規(guī)模小,只有500多億元,但是土地償債在整個債務佔比中卻排名第4。近年來,海南房地産市場十分火爆,尤其是在國際旅遊島概念的推動下,海南島社會經濟發(fā)展對房地産業(yè)倚重程度較高,這種局面也在海南的土地債務表上體現(xiàn)了出來。
廣西土地償債規(guī)模只有700多億元,位居16位,但土地償債比例高達38.09%,排名第12位。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一方面,廣西整個的地方債務規(guī)模較小,截至2012年底,全自治區(qū)(不含鄉(xiāng)鎮(zhèn))只有1900多億元,在所有的省區(qū)市中排名靠後,低於平均水準;另一方面,廣西地方債結構中,地方債增長的主力在市本級政府,而廣西債務支出中,土地收儲支出較大,在實際經濟運作中,地方政府對土地收儲的投入大,對土地收入也會格外依賴,因為土地財政作為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受益方即是市本級和縣本級政府。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wǎng)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