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鐵路規(guī)劃圖、火車信號燈,蒸汽火車時代的老照片,不同年代的火車模型、火車票、站臺票,半個多世紀裏不斷調(diào)整的列車時刻表——鐵路迷趙聯(lián)忠的家就像一個小小的鐵路博物館,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百年變遷。
趙聯(lián)忠是石家莊人,今年58歲,三十多年裏他收集的數(shù)萬件藏品記載了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的前世今生,也見證了高鐵時代“軌道上的京津冀”的發(fā)展進程。
承載記憶
穿越時光的老物件
“啤酒飲料礦泉水,香煙瓜子火腿腸,前面的同志,麻煩腿收一下”,對於很多人來説,這是火車留給我們的記憶。那麼再之前呢?是老一輩的口中冒著滾滾白煙的蒸汽火車、悠揚的汽笛、簡陋的木質(zhì)車廂、提著水壺的乘務員……
“現(xiàn)在的年輕人恐怕不知道,以前坐火車喝水要買票的,就是茶券。”趙聯(lián)忠打開票券整理冊,圓形的鐵路茶券色彩斑斕。“吉林搪瓷廠”的茶杯碗碟,哈爾濱的“友聯(lián)金筆”,上海的“文文金筆”、“科發(fā)眼藥水”……茶券上的廣告五花八門,票價五分錢、一角錢一張。買了茶券,乘務員提著水壺過來,倒在大肚瓷杯子裏。印著各鐵路局標識的水杯,擺在趙聯(lián)忠的藏品陳列架上,講述著屬於那個年代的火車記憶。
趙聯(lián)忠的藏品裏,年頭最久的是一盞古董信號燈。“這是1900年左右的火車信號燈。你看,這是最老式的燈,點蠟。”趙聯(lián)忠打開燈罩,裏面殘留的白色蠟痕清晰可見。“後來是煤油燈,《紅燈記》李玉和提著的那種,再往後就是電燈,用電池的、充電的、鋰電的。你看,這盞燈有些年頭了,給信號還是手動,轉裏頭的撥片兒調(diào)出不同顏色的光。”他邊説邊拿起信號燈挨個兒演示,動作熟練。
收藏故事
一件藏品花了半年工資
從百年前的老物件兒到高鐵時代紀念藏品,火車模型、信號燈、列車時刻表、鐵路規(guī)劃圖、專業(yè)圖書,最多的是各種票證,火車票、月臺票就有兩三萬張,分門別類地裝在了一個個冊子裏。2013年12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授予他“鐵路主題藏品收藏之最”稱號。
趙聯(lián)忠告訴記者,他1982年復員後回到石家莊,在火車站工作,從1985年開始收集各種關於鐵路的物品。除了利用工作的機會收集,他平時一有時間就去市場轉一轉,最近的是石家莊西北二環(huán)附近的古玩市場,騎車兩個小時,到週末有時間了就去北京的潘家園、太原、鄭州等城市,再遠些,就是南方各地,全國天南海北地跑。不僅跑得勤,為了收集藏品,趙聯(lián)忠也是用盡心思——每到一個城市,到站之後就先尋摸一番,撿乘客丟棄的票,然後是古玩市場尋覓,還發(fā)動身邊的親戚朋友幫忙。
火車票是票證裏趙聯(lián)忠收藏最多的。其中幾張得來不易,趙聯(lián)忠尤為珍視。“這張車票就是托朋友寄回來的。”他拿出一張車票,這張看似普通的火車票是他的珍藏。這是一張2011年的車票,6224次列車,從“東方紅”開往“太陽升”。“現(xiàn)在買不到這張票了。我一個朋友到了黑龍江,他為了買這張票專門跑這一趟,可惜沒買到。可能線路改了,兩站之間沒有直達。”趙聯(lián)忠説,他手頭的這張是兒童票,“能省就省點兒”。
他平時省吃儉用,攢點兒積蓄就用在購買藏品上。其中一件花了他半年的工資,就是2011年面市的以“毛澤東號”機車命名的55週年紀念模型。1946年10月30日,誕生於哈爾濱機務段的“毛澤東號”機車,是我國鐵路運輸戰(zhàn)線的一面旗幟。1977年退役後,鐵道部將它作為特殊文物收藏。2011年,鐵道部以1946年命名的蒸汽機車為原型,按1比48的比例,製造了5500臺倣真精品珍藏模型。趙聯(lián)忠當時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工資,模型的售價6000多元。最終,他還是咬咬牙買下了,“這些模型是限量的,我要猶豫就會被別人買走。”
為了收藏花了多少錢,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了。藏品太多,書房放不下,他在小區(qū)裏買了一間30平方米的地下室專門放置藏品,地下室還放了一張桌子和一張簡易床,只要一有空,就在書房、地下室整理這些寶貝。
記錄歷史
火車拉來一座城
石家莊被人們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趙聯(lián)忠收藏的一張民國二十五年制“正太鐵路客票價目表”,正是這座城市興起之初的見證。
石家莊名為“莊”,原本確實是個只有200多戶人家的普通村莊。從1907年起,成為盧漢與正太兩條鐵路的交會地。正太鐵路就是現(xiàn)在的石太鐵路,石家莊到太原,以原起點河北正定而得名。原計劃由河北省正定縣的柳林堡修至太原,後因線路經(jīng)滹沱河架橋困難,改由石家莊修起,故又稱石太鐵路。正太鐵路與京漢鐵路在石家莊通車後,石家莊成為物資集散的陸路交通港口,貨物轉運業(yè)應運而生。一批近代工業(yè)企業(yè)相繼成立,商業(yè)、飲食服務業(yè)、錢莊、銀號隨之興起。
一個世紀以來,鐵路運輸不斷帶動著這座城市的發(fā)展。趙聯(lián)忠收藏的火車票裏,始發(fā)終到或是經(jīng)由石家莊的數(shù)不勝數(shù),這既是因由工作便利,也是源於家鄉(xiāng)情結。
讓他引以為傲的,不僅是珍貴藏品,還有他參與設計的火車站臺票。
1997年,趙聯(lián)忠參與設計了展示石家莊風土人情的站臺票,一套十張,是為了紀念石家莊解放50週年發(fā)行的。站臺票採用的照片是他拍攝的,既有客站新貌,也有趙州大石橋等著名景點。2007年,石家莊解放60週年,他又參與設計了第二套站臺票,在石家莊最有代表性的建築和景區(qū)取景,一共設計了12組站臺票,都被鐵路局採用了。
趙聯(lián)忠説,從小在石家莊長大,後來成為石家莊車站的員工,同時又是一個鐵桿鐵路迷,能夠參與設計石家莊站臺票對自己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
感受變遷
見證京津冀速度
這些藏品記錄了石家莊因火車而興的前世今生,也見證了它在高鐵時代、在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中的新面貌。作為一個一直在路上的收藏愛好者,趙聯(lián)忠也在旅途中切身體會到“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飛速發(fā)展。
“上世紀90年代初乘火車去北京,半夜出發(fā),坐四五個小時,到北京天剛剛亮。然後再坐車一個多小時到潘家園的古玩市場。”在他的記憶裏,北京是跑得最多的,天津的市場也去過多次,要在北京轉機。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鐵路歷經(jīng)六次大提速,乘車時間不斷縮短。“現(xiàn)在我也常去北京,單程1個多小時,上午出門,晚上就回石家莊了。”以前去天津在北京轉機,2015年年底津保鐵路開通,石家莊出發(fā)不必再繞道。
越織越密的鐵路網(wǎng)、越來越快的速度,軌道上的京津冀日新月異。
今年8月,鐵路部門擴大復興號動車組列車開行範圍,在京津冀地區(qū)安排開行22.5對復興號列車。京津冀區(qū)域內(nèi)10個車站有復興號動車組經(jīng)停,其中途經(jīng)石家莊的3對列車均在京廣高鐵上運作。這不僅是復興號首次在京廣高鐵上露面,也是石家莊首次迎來復興號。
“在和諧號旁邊,馬上要添一個復興號了。下個月我應該能買到。”趙聯(lián)忠看著陳列架,合計著讓復興號機車模型早點兒“入駐”。
本報記者 趙曉路 文並攝 J258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