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21日電 題:親子“悅”讀:讀的是書,更是愛!
吳霞、傅佳藝、何曦悅
捧著心愛繪本、席地而坐的孩子;一字一句、聲情並茂給孩子讀故事的家長;“2+X”一起挑書的一家人……正值暑假,上海書展上隨處可見這樣的“風景”。
親子共讀: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家住上海浦東新區(qū)的董女士和王先生有個4歲的女兒,記者在書展見到這一家人時,爸爸媽媽手裏各拎著3、4個塑膠袋30多本童書,連女兒的小書包裏也放著3本小開本的繪本。“我身邊,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人都很認可親子共讀的理念,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沉浸在童真有趣的書籍中,探索著書中單純又複雜的世界,對孩子而言,讀的是書,更是愛,對我們家長而言,是享受,也是自我審視,重新成長。”董女士説。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黃女士在女兒尚未出生時便開始購買兒童繪本,現(xiàn)在女兒兩歲,家裏已有花花綠綠共兩百多本的繪本。像許多關(guān)心孩子成長的家長一樣,黃女士也將繪本閱讀當作培植親子關(guān)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時講幾句,提問幾句,或者陪她一起動手做立體書,孩子也很喜歡這種方式。”黃女士説。比起童書閱讀在培育語言能力、想像力,黃女士更在意與孩子共讀的過程,她説:“孩子會很快長大,能夠陪伴她一起讀書是很幸福的事情,很珍惜現(xiàn)在這些時光。”
少年兒童出版社編審、《少年文藝》主編周晴説:“親子共讀是家庭關(guān)係中一種陪伴的方式和姿態(tài),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的方式,並且通過共讀幫助孩子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讓孩子從小親近書,透過書去認識世界,認識世界的美好、清澈,發(fā)現(xiàn)快樂與自由。”
《一年好景君須記》等親子詩詞類圖書的作者認為,親子共讀,收穫更多的應該是家長。早教課、培訓班,當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孩子的教育“外包”,以為自己在課堂外刷刷手機,就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的時候,親子共讀,更多的是家長自我審視的過程。
兒童圖書:紙上的“有愛”世界
“爸爸在外面蓋大房子。他每年只回家一次,那就是過年。今天,媽媽和我都起得特別早,因為——爸爸回家了。”
“這天夜裏,爆竹‘劈劈啪啪’地響個不停。我依偎在爸爸媽媽中間睡著了,迷迷糊糊地,我聽見爸爸媽媽在輕輕地説著話,他們説啊説啊……”這是摘自獲得“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的作品《團圓》中的文字。《團圓》用短短千余字講述了在外工作的爸爸過年回家與妻兒歡度春節(jié)的故事。從這本風靡多年的繪本中,家長感受到父親對女兒的愛,孩子感受到女兒對父親的依賴和崇拜,平凡樸實的親情與父愛就這樣靜靜流淌在字裏行間。
好的兒童圖書題材涉及各個方面,卻都能以童真的筆觸描繪孩子內(nèi)心的世界,或是關(guān)於家庭親人,或是關(guān)於成長心路,于平凡細微之處最是動人,讀來令人不禁感嘆“有愛”。“故事背後的體諒與包容,善待和設身處地,可以讓孩子的心靈成長。”周晴説。
作者:用孩子的視角表達“愛”
兒童圖書,特別是繪本需要用有限的篇幅來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並且要深入孩子們的內(nèi)心,並不容易。
畢業(yè)于中央美術(shù)學院的繪本作者藍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創(chuàng)作一本好的繪本的關(guān)鍵並不在於表現(xiàn)技巧多麼高超,而是要保持一顆初心,“每個人內(nèi)心都住著小孩,要讓內(nèi)在小孩喚醒童年最好的記憶,看到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童年,看世界的眼光才不一樣,還原到紙面上的畫才會與讀者産生共鳴。”
中福會出版社社長余嵐表示,童書創(chuàng)作,就是要把愛和美帶給孩子。“只要一個人心中有愛和美,他就會擁有美好的希望。童書作家要儲備並呵護自己的童心與愛心,不斷尋求創(chuàng)作之源,以孩子們的視角講好故事,表達愛。”余嵐説。
在兒童文學作家、譯者張弘看來,孩子需要的童書應該是有營養(yǎng)的,這營養(yǎng)不僅是在認知層面,更應該隨著其年齡增長提供審美的營養(yǎng)、情感的營養(yǎng)、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的營養(yǎng)。讓閱讀滋養(yǎng)的心靈日益豐盈、強大,來呼應他慢慢融入的世界以及未可知的人生旅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