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期間,蔡英文未發(fā)表任何談話,卻風塵僕僕南北拜廟,從屏東車城的福安宮開始,從南到北幾乎走訪了所有歷史悠久的寺廟,並一路發(fā)送紅包福袋給現場民眾。一連串的親民安排,不能只看作政治公關秀,從儀式性的角度看,這段旅程是對中華民族,乃至全球華人共用的傳統,所表達的態(tài)度與尊重。
臺灣《中國時報》2月13日發(fā)表社論説,就是這個態(tài)度、這個尊重,使得所有“去中國化”的企圖都註定不能得逞!講直白一點,你可以表達立場,硬説自己只是臺灣人,不是中國人,但你終究無法宣稱,春節(jié)只是臺灣人的節(jié)慶,不是中國人的節(jié)慶,也不是全球華人的共同傳承!畢竟,想要徹底的“去中國化”,應該把傳統三節(jié)都去掉。也許有人真想這麼做,但做得到嗎?
特別是最近,為歡慶元宵節(jié),圍繞臺北燈節(jié)的“林默娘”花燈的爭論,所表達的不就是對媽祖信仰的認同嗎?元宵節(jié)是傳統中國人的節(jié)慶,媽祖是來自大陸福建的神祇,她的造型不對勁,一堆人都有意見,但沒有任何人對這個閩、臺、港三地民眾虔誠信仰的神祇,內含的“臺灣/中國”文化共通血緣,存有任何爭議,因為,它從來就不曾有過爭議嘛!
臺灣人究竟是不是中國人?從來不是一個邏輯論證的命題,也不是一組待定義的語意符號,更不是一組問卷題目,那些每年為了認同臺灣或中國的統計數據變化,所提出的種種可笑推論與爭執(zhí),坦白説非常無聊,多幾個百分比、少幾個百分比,有大半其實涉及題目文字的設計,在這上面大做文章的心態(tài),才真的是值得深入研究!
更有甚者,那些竭盡心力篡改臺灣歷史教材,刻意割裂先民與父祖之國的臍帶關係,極力吹捧日本殖民的功業(yè),淡化甚至醜化國民黨在臺灣的建設,其心態(tài)才更值得研究!
所有亞洲諸國曾被日本殖民或侵略過的國度,至今都還存有莫大的傷痛,得不到日本一句起碼的道歉,臺灣卻有一幫人致力將之美化與歌頌,更希望讓所有新世代的臺灣人都植入“仇中媚日”的意識,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tài)呢?
談到這裡,必須要説一句,那些至今為止圍繞“臺灣人/中國人”種種是非題的爭議,都是被建構甚或發(fā)明出來的爭議,它不斷地在歷次選舉中,在特定的媒體中被炒作、被渲染,甚至被某些人編造成是一場運動!事實上,在民間信仰中,在俗民生活中,在傳統節(jié)慶中,從來不存在這種爭議,也從來不曾有人認為有需要為這種問題去展開無聊的爭論!
從蔡英文春節(jié)拜廟之旅可以看出,兩岸文化臍帶是切不斷的,那些還在為“去中國化”絞盡腦汁的人們,就不要再做無謂的虛工吧!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