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是文博工作最重要的品質(zhì)
今天,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圍繞“紮根文博一線、傳承文明薪火”的主題,邀請五位文博領域的優(yōu)秀黨員代表,分享文明傳承的使命與擔當。
這五位文博人,都是文物工作戰(zhàn)線上普普通通的一員,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沒有大氣磅薄的豪言壯語,只有日復一日紮根基層的堅守,年復一年不忘初心的奉獻,一代又一代傳承文明的使命擔當。
有記者問這些平凡英雄是如何理解和踐行“莫高精神”的。儘管每個人的答案不盡相同,卻不約而同地呈現(xiàn)出一種品質(zhì):“莫高精神”于他們,不是貼在墻上的標語,不是掛在嘴邊的口號,而是化作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如同呼吸般不曾中斷。
“堅守,是從事博物館和考古工作最需要的精神。”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道出了文博人的信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他與75位同事一起,徹底封閉在館內(nèi)80天,時刻緊盯館藏文物安全,憑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克服了諸多困難,確保了人員、文物萬無一失,在當年榮獲“全國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稱號。
60歲的楊宏剛,幾個月前剛剛從陜西省西安市文物稽查隊隊長的崗位上退休。從事了40年文物稽查工作的他坦言:“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我這輩子做的就是保護文物。”而做這一件事,首先是要堅守。基層的文物保護工作十分艱辛,巡查看護古遺址、古墓葬,常常是在田間地頭,荒郊野外,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全憑稽查隊員的雙腿走到、跑到。嚴寒酷暑、暴雨高溫,以及逢年過節(jié),都是文物安全防護壓力最大的時候,隊員們必須守在一線,正所謂“他人團圓日,我輩守護時”。“要耐得住艱辛和寂寞,必須堅守住。”楊宏剛説。
燕妮,重慶市文化遺産研究院女子考古隊隊長,一位80後女性。出於對考古事業(yè)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她犧牲了不少和家人、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從2006年起,十餘年如一日,每年少則6個月、多則10個月奮戰(zhàn)在田野一線,先後承擔了30余項田野考古工作。從2012年起,她帶領女子考古隊承擔了重慶庫區(qū)消落帶的地下文物搶救性發(fā)掘工作。由於消落帶的特殊性,這群女子隊員不僅要和酷暑、暴雨為伴,而且要和不斷上漲的江水作鬥爭。艱苦付出必有回報,她們負責的項目屢次獲獎,團隊也榮獲“2020年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這榮譽的背後,是考古人的堅守。
同樣是80後女性,浙江省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袁晶,她的日常工作是在紅船旁,向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的瞻仰者講述紅船故事。在面積不大的南湖,她走了3000多公里,為群眾講述黨史1000余次。有人問她,你每天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講述著一個故事,不枯燥嗎?她説:“能在這樣一個神聖而又光榮的崗位上工作,足以讓我無比自豪。”她一幹就是近20年。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王元林,曾在祖國西北地區(qū)的敦煌一帶參加田野考古工作多年,對艱苦環(huán)境中形成和發(fā)展的“莫高精神”深有體會。他説:“這種精神是文物領域涌現(xiàn)出來的寶貴行業(yè)風範。”第一批援助柬埔寨吳哥古跡保護的中國文物工作隊,面臨的是地雷尚未完全排除的安全風險、極端濕熱的環(huán)境下只能住在簡陋木板房裏的艱苦條件。但他們克服困難,出色完成了第一期周薩神廟修復工程,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記者李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