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今天,4月13日,《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陜北公學大禮堂首演,獲得巨大成功。80年間,無數(shù)音樂人一遍遍唱響這首民族之聲。
如今在央視《經(jīng)典咏流傳》的舞臺上,不同時代的演繹者齊聚一堂,再度唱響《黃河大合唱》。磅薄大氣的民族樂章加上演繹者分享的年代故事,讓現(xiàn)場觀眾掌聲不斷,眼含熱淚。
這些演繹者分別是:
98歲的李一非,1939年的今天,她參加了《黃河大合唱》第一次公演;
97歲的解冰,她是抗敵演劇二隊的老隊員,《黃河大合唱》是從這個演劇隊發(fā)展出來的;
75歲的瞿弦和,他是新中國成立後《黃河大合唱》第三段《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恢復者之一和朗誦者;
55歲的俞峰,作為指揮家,將延安魯藝的“黃河”精神在新時代裏重新唱響。
黃河就是中華民族共同的“魂”,澎湃的黃河蘊含了中華民族共同的激情。在那個外敵入侵、國土淪喪的年代,中華兒女將自己的激情匯合,在1939年我們唱響了《黃河大合唱》,發(fā)出中華兒女不屈的怒吼。
李一非老人回憶起80年前在延安的演出場景,歷歷在目。她説,即使知道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就坐在臺下,但表演時全情投入的激動,讓她忽略了與毛主席的這段距離。
當時沒有交響樂團,沒有燈光,甚至沒有像樣的舞臺、樂器,演出條件極為艱苦。然而依靠他們的智慧,當時的演出隊製作出了特殊的演出樂器——用子彈殼做的伴音樂器、用汽油桶自製的貝斯,用鐵皮製作的打擊樂器镲,甚至連喝水的缸子插上五六根木棍,也就成了打擊樂器。
《黃河大合唱》完整版震撼所有海外華人
當年,當瞿弦和接觸到《黃河大合唱》時,樂章已不是完整版。新中國成立以後,演出《黃河大合唱》只演七段,唯獨沒有第三段《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是一個純朗誦,沒有唱,因此被“隱匿”足足有三十年。
1986年,指揮家嚴良堃,作曲家施萬春還有瞿弦和及其夫人張筠英以及中央樂團的交響樂隊,一起恢復了第三段的表演。當《黃河大合唱》完整版在海外演出時,震撼了所有華人。
當俞峰展示著嚴良堃贈予的《黃河大合唱》總譜時,樂譜上密密麻麻的筆記,承載著一代代音樂人的民族之魂。
值此新中國成立70週年、《黃河大合唱》唱響80週年之際,人們再次唱響這首傳承“黃河”精神的大合唱,融入血脈的“怒吼”依然讓我們淚流滿面。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