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4月13日電(記者童芳)他是大鹽商家的“少爺”,也是小説《紅巖》中英雄許雲(yún)峰的人物原型;他是渣滓洞裏英勇堅定的革命者,也是滿腔柔情的赤子。他就是羅世文,中國共産黨優(yōu)秀黨員,著名烈士。
羅世文,四川省威遠縣人,1904年出生在當?shù)匾粋€頗具盛名的大鹽商家庭。但就在他出生那一年,由於清政府橫加稅額,其父破産入獄,而後病死獄中。羅世文自幼喪父,受盡歧視和冷遇,但他牢記母訓,發(fā)憤讀書。
1919年五四運動後不久,羅世文與堂弟羅世良、羅世法等十余人組織起“讀書會”,閱讀進步書報。1923年夏,羅世文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重慶地區(qū)最早的青年團員之一。1924年,羅世文與楊闇公、蕭楚女等人發(fā)起“四川勞工互助社”等進步團體,為重慶黨組織的建立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1925年夏,黨組織決定派羅世文赴蘇聯(lián)留學深造,並在出國前批準他為中國共産黨員。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羅世文先後任中共四川臨時省委宣傳部長、省委軍委書記、省委書記,參與領導了江津、榮(縣)威(遠)、廣漢、梁山、德陽等地的農(nóng)民暴動和兵變。1933年,羅世文和廖承志一起到川陜根據(jù)地工作,由於對張國燾的錯誤提出過批評,遭到非法關押。長征途中,在被人監(jiān)視的情況下,他們同紅軍戰(zhàn)士一道,兩翻雪山,三過草地,經(jīng)受了最嚴酷的考驗。直到長征勝利,才在黨中央的關懷下得到平反。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羅世文被黨中央派回四川工作,先後任中共四川省臨時工作委員會書記、川康特委書記,從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
1939年底至1940年春,國民黨頑固派發(fā)動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3月18日,羅世文被國民黨特務逮捕,先後關押在重慶歌樂山白公館看守所、貴州息烽監(jiān)獄和重慶渣滓洞監(jiān)獄。在監(jiān)獄中,羅世文和車耀先、韓子棟、許曉軒等組織了臨時黨支部,帶領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鬥爭。
1946年8月17日,敵人放話説要將羅世文和車耀先轉移到南京監(jiān)獄。羅世文意識到敵人要對他下毒手,寫下了給黨組織的最後一封信,表示:“決面對一切困難,高揚我們的旗幟!”8月18日,羅世文和車耀先一起被殺害於重慶歌樂山松林坡。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羅世文和車耀先的骨灰從松林坡挖出來,隆重安葬,周恩來總理親自為他們題寫墓碑碑文。
曾任羅世文家鄉(xiāng)威遠縣史志辦主任的冷國文參與了羅世文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他告訴記者:“在卷帙浩繁的史料中,閱讀羅世文那鮮為人知的故事,深切感受他英勇無畏的革命風範的同時,我還看到了一個更加可親可敬的羅世文。”
羅世文重情,他對同志、難友關懷備至,體貼入微。難友得病,他噓寒問暖,精心護理。他對母親也懷有一片深情。由於長年在外從事革命活動,羅世文沒有時間回家去看望母親。母親思念兒子,每天就朝門口望著大路叫:“自元(羅世文小名),你還不回來呀?” 1944年中秋節(jié),身陷囹圄的羅世文從親友口中知道這事後,倚著鐵窗,寫下《無題》一首:“慈母千行淚,頑兒百戰(zhàn)身。可憐今夜月,兩處各淒情。”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