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溫州10月23日電(見習記者 潘沁文)10月20日至23日,“紀念愛國棋王謝俠遜誕辰130週年——謝俠遜棋王文化高峰論壇暨西洋棋公開賽”在浙江平陽舉行。期間,謝俠遜長孫女、上海同濟大學社會科學系原系主任謝作陶回憶了“棋王”抗日救亡的事跡。
1887年10月1日,謝俠遜出生於溫州平陽鳳巢鄉(xiāng)一個農(nóng)民家庭,6歲從父學棋,10歲始讀象棋古譜,13歲與溫州棋魁戰(zhàn)成平手,1918年獲全國象棋個人冠軍,1928年被推為全國棋壇總司令,稱“中國棋王”。1929年至1931年,在三次西洋棋大賽中連連奪冠。
謝作陶還記得,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全面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那時候爺爺在家坐不住了,要奔赴前線參加抗日救亡工作。”謝作陶説,那年她才五歲,爺爺走的那天,全家都哭了,奶奶揪住爺爺?shù)囊律啦蛔屗摺iL大以後,她才知道爺爺這是舍家報國。
抗戰(zhàn)期間,謝俠遜作為國家特使赴南洋諸國,以弈棋宣傳抗戰(zhàn),募捐支援抗日。1937年11月,謝俠遜經(jīng)香港直達菲律賓。船抵馬尼拉時,當?shù)氐娜A僑領袖、商會代表、棋界朋友都到碼頭迎接。當晚,謝俠遜就在中華青年會召開象棋抗戰(zhàn)大會,一千多人的會場座無虛席。為了借助下棋鼓舞僑胞的情緒,謝俠遜在當晚的棋藝比賽上下足功夫,既要認真下,又不能爭強好勝。
“爺爺當時想著,要照顧到當?shù)仄逵训那榫w,不可因棋局的得失而造成彼此隔閡,對募捐工作不利。”謝作陶説,那場比賽最後全部是和棋,對募捐工作産生了推動作用。
過了1938年元旦,謝俠遜向印尼瓜哇泗水城出發(fā)。一下船,他就聽説僑胞們抗日情緒頗為低落,原設的籌賑義捐機構已處於半癱瘓狀態(tài),一些職員因貪污被撤了職,辦事處門庭冷落,無人問津。於是謝俠遜先去找總領事和籌賑負責人商量。謝俠遜提出在當?shù)貎S胞中推銷抗日公債等事宜。他認為泗水的棋風甚盛,可以先借助象棋比賽作號召,進而激發(fā)僑胞們的愛國熱忱。
“為了吸引更多的象棋愛好者參與抗日募捐,爺爺採用車輪戰(zhàn)弈棋形式。”謝作陶介紹,所謂車輪戰(zhàn)就是高手位於圓的中心,沿著周圍安排多個棋手與高手對弈,以滿足眾多棋迷能直接與高手對弈的慾望。
此後,謝俠遜又去了井裏汶、萬隆、新加坡、馬六甲、吉隆坡及馬來西亞的檳城等地,1939年途徑緬甸返國。謝作陶説,爺爺在南洋各國宣傳抗日救亡兩年時間,在返回重慶後還題詩一首,回憶當年在南洋宣傳抗日情況。詩云:攜未感島三千士,血戰(zhàn)河山雨復時;整隊嚴防河水毒,聚沙猛挫火龍紅。(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