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10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 岳依桐)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王巍研究員22日透露,中國近期將與埃及簽署考古合作協(xié)議,中國考古隊也將有機會首次赴文明古國埃及參與考古發(fā)掘研究工作。
以“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當天在成都開幕,王巍致辭時説,大會閉幕後,他將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研究員一起前往埃及,與埃及文物考古相關主管部門及研究機構簽署合作協(xié)議,以該協(xié)議為基礎,中國考古隊也將首次赴埃及參與當地考古發(fā)掘研究工作,推動中國和埃及這兩大文明古國在考古研究領域開展更多合作。
王巍介紹説,自全面實施創(chuàng)新工程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無論是在田野發(fā)掘、專題研討、綜合研究、文物保護,還是在公共考古、科研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並積極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赴世界古代文明古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考古工作。其中,中國考古隊在烏茲別克塔什幹參與明鐵佩遺址、赴中美洲宏都拉斯科潘瑪雅遺址等考古工作也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與發(fā)現。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還積極策劃實施前往埃及、印度等文明古國的考古工作。
他認為,赴外考古工作的展開,對於增強世界不同地區(qū)古代文明的比較研究,擴大中國考古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搶佔國際學術前沿和掌握國際話語權,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
當天開幕式後,王巍還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主要成果》為題做大會主題報告,他説,工程構建了中華文明演進過程更為詳實的各地區(qū)考古學文化年表,圍繞良渚、陶寺、石峁、二里頭4處都邑性遺址在持續(xù)的大規(guī)模考古發(fā)掘後均取得重要成果,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證據。(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