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明清糧倉祿米倉屋頂坍塌 文物部門正制定修復方案
明清糧倉祿米倉屋頂出現坍塌
祿米倉為北京市重點文保單位 文物部門正制定修復方案
近日,一位網友發(fā)帖稱,位於東城區(qū)祿米倉衚同北側的一座疑似明清時代的倉廒屋頂出現了坍塌。7日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祿米倉衚同並找到了這座倉廒,發(fā)現屋頂確有一處坍塌。文物部門工作人員隨後也趕到現場,他們表示,這座倉廒是保護建築,下一步他們將上報主管單位,並制定相關修復方案。
現場
古倉廒房頂出現坍塌
6月7日,文物愛好者陳先生發(fā)帖稱,東城區(qū)一古代倉廒“祿米倉”部分屋頂近日發(fā)生坍塌,並上傳了拍攝的圖片。陳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在三周前曾去過這處建築拍攝照片,當時建築還相對完好,但是本月6日再去時,發(fā)現這處古代倉廒的房頂發(fā)生了坍塌。
7日下午,北青報記者根據陳先生提供的位置,來到了位於東城區(qū)祿米倉衚同北側一大院內的這棟建築,因為不臨街,該建築並不顯眼,隱于市井之中。該建築為一層平房,房屋由青磚搭建,房頂的瓦片間長有一些雜草。從窗戶看進去,記者發(fā)現該建築內僅有少量舊桌椅等物品,平日似乎無人居住。
北青報記者看到,該建築南側的房頂上有一個比較大的坍塌點,屋頂坍塌的面積在10平方米左右,散落的瓦片則落入了建築內。
租住在附近的一位居民稱,這棟建築平日無人居住,屋頂是在半個月前出現坍塌的,之後一段時間曾有人來查看過情況。
回應
文保部門工作人員稱確為保護建築
這棟建築位於祿米倉衚同內。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祿米倉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即1561年,為明、清兩代儲存京官俸米的糧倉,倉內原有明代歷任倉場監(jiān)督題名碑。祿米倉在清初有30個倉廒,1683年增至57個倉廒,光緒末年減為43個倉廒。歷經多年,目前僅存3個倉廒。
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座建築疑似祿米倉存留下來的倉廒,建築正門已經被鎖住,四週的窗戶被紅磚堵住。北青報記者查詢後發(fā)現,祿米倉為北京市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日下午,北青報記者在現場見到了東城區(qū)文物保護部門的工作人員,他們表示,祿米倉被劃歸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時間是1984年,受條件所限,當時對文物保護區(qū)域的劃歸還不明確,所以該棟建築是否為保護建築實體還需要查詢。
7日傍晚,文物保護單位的工作人員回復北青報記者稱,該建築確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祿米倉的組成部分。
相關單位將制定修復方案
北青報記者7日下午聯繫了北京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員,他們表示,7日上午就已經接到了祿米倉倉廒屋頂出現塌陷的消息,目前也已經派工作人員前往核查了。
而在現場的東城區(qū)文物保護單位的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在接到消息後就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經過初步勘察,他們認為建築之所以發(fā)生坍塌,是因為支撐房頂的梁柱木料腐朽,承受不住屋頂瓦片的重量而導致的。
“市文物局已經組織專家對現場進行了勘察,下一步相關單位將制定修復方案,並協調該建築的使用方,對其進行科學修復。”該工作人員説。
文/本報記者 楊凡 實習生 付垚 張曜麟
線索提供/朱先生 供圖/陳先生(除署名外)
[責任編輯:楊永青]